This page looks best with JavaScript enabled
汪芳庭《數理邏輯》
👨李梅亭 · · · 🔢 1633 words· ⏲️ 4 min read ·🏄 ... visitors ·👀 ... views
圖掛了

大約四年前,一個人在「黑暗」中摸索着學習數理邏輯,在選取人生第一本數理邏輯課本時,憑藉樸素的感知與較低下的辨別能力,十分謹慎地對比了國內外流行的十來本敎材(此後或在此站逐一列出)。因爲「先進咸陽爲皇上」,「先入爲主」,「入門須正,立意要高」。入門邏輯學更是如此,這個學科基礎課本的符號體系、材料組織方法、公理系統的建構方式等,都比較「混亂」或曰「多元」——不同作者的處理有時差異極大,雖然它們並無本質的區別。是以,初入新的學科領域,想要跨過門檻以登堂入室,第一本書自然很重要,它會形塑一個新讀者對這個領域的「首因」,此後讀者會不斷地對第一本書產生「路徑依賴」。最簡單的證據是,從不同的學者著書時選用的符號系統的差別,可以看出每個作者入門時使用的是什麼課本。

當時兩眼一抹黑,最終選定的第一本藉以入門或開蒙的「柺杖」是徐明的《符號邏輯講義》,看中的是其寫法漸進,照顧讀者從形象漸漸進入抽象的學習思路。且其書例題與習題極多,可以作爲形象手段來輔助理解抽象的概念:在初學階段,做一些練習題真的非常有必要。徐書作爲蹣跚學步的第一個「柺杖」是合適的,它使我從邏輯學的外行或民科成爲了邏輯學的科班子弟。那個時候,自然也考慮過汪芳庭這本《數理邏輯》,但草草翻閱之後,當時感覺其寫法過於簡略、抽象,例題與習題配備較少,不適合做我入門的第一根「柺杖」。

然而,今秋字斟句酌地重讀此書,對比同類型的國內外流行著作之後,纔越發體會到作者的苦心,其佈局之貼心,寫法之友好,實在極爲突出。在短短大約不到一百頁的篇幅內,把命題演算與謂詞演算介紹得極爲清晰。很後悔暑假期間未能如此字斟句酌地學習一遍,以至目前的學研進度極爲被動,只好「如飢似渴」地緊急啃這本書。不同的階段,不同的基礎,不同的認識,對同一本書的評價也會截然相反:以前我以爲它過於簡略抽象、不夠友好,現在我以爲它材料取捨很講究、佈局很貼心、寫法極友好。

這種體驗在「熱乾麪」那裏出現過:大學第一次在食堂喫熱乾麪,覺得乾澀難以入口,其後三年再未點過;三年級下學期某日早飯,在食堂無意間點了一份,竟然覺得香醇可口,美味無比,至今依然懷念地道的熱乾麪的味道,真是奇怪。大概真是是因爲不同的機緣吧。

以下摘錄USTC评课社区豆瓣頁面的學生或讀者評價,亦能看到上述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與評價。

封面圖片來自於USTC评课社区數理邏輯課程頁面。USTC评课社区網頁上有不少學生「吐槽」授課老師的講課風格,但是對這本敎材的評價則極高:

  • 自学效率更高
  • 课本精炼简洁,用来自学非常不错。
  • 中规中矩的一门课,但是教材非常好!!很适合自学
  • 最重要的一点是: 它的课本足够友好, 应对考试需要的内容与洞见都能在上面找到, 很适合自学. 总得来说按照上课不听下课翻书做作业的模式就可以应对得很好, 考前也过一遍书就行.
  • 课本如果读懂了,会发现写的真真是极好,实不相瞒我第一遍读尽管有陈老师指引仍然不明所以。但是在第二遍第三遍读的时候,其构建理论体系的思路震撼脑髓,结论也非常的强。因此非常建议大家多读,反复读仔细读,这本书值得读

每個人閱讀這本書時的背景不同,評價當然也會有不同的聲音

  • 这本书和科大出的一些“苏式”教材一样有个毛病,就是注重概念的严谨性的同时忽视了对读者的友好性,或言之,让一个机器来读这本书,机器可能会觉得结构工整,理解起来很爽,而换成普通人来读,一句话可能没读完就爆栈了。
  • 至少我不听课看不懂课本讲的是什么鬼

豆瓣上的讀者評論大致類似,有的認爲這種寫法是極其不錯的:

  • 全书的重点在于证明不完备性定理的前后,由一阶算术,原始递归到不完备性定理和以后的讨论都表达得非常清晰
  • 国内最好的数理逻辑教材,没有之一。
  • 对比国外教材感觉甚好

另外一些則持完全相反的態度:

  • 能用这个入门就是在做梦
  • 要有一定基础才能阅读
  • 继承了科大编书的简介(洁)扼要,推荐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阅读。

子曰:「眾好之,必察焉;眾惡之,必察焉。」褒貶參半或許纔是最真實的評價狀態。對一本書、一門課或一個人的評價,當都是如此。

The article was recently updated on Thursday, November 9, 2023, 20:05:12 by 👩 高松年.


李梅亭
支持作者

🤑乞討碼🤑